黑龙江省矿业与地方经济发展关系
1、黑龙江省是重要的矿产资源大省,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有着辉煌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初期探明并开发的大庆油田,为我国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血液”;优质的煤炭资源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一大批开发利用的矿山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源支撑和保障。
2、黑龙江省矿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对地方经济发展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运用灰色理论关联度方法对黑龙江省矿产资源产业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矿业是影响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重要的财源之一。
3、黑龙江省矿产资源财源新生长的目标就是要大力发展“绿色矿业,形成绿色矿业财源”。
4、他们的企业特性是股权多元、机制灵活、管理规范,注重效益增长、安全稳定,确保职工生活富足,最终成为“精良、优质、大而强”的特大型亿吨级煤炭企业集团。作为东北(蒙东)地区的核心煤炭企业,龙煤控股集团将成为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的重要支柱,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5、宏观方面主要是指中央和地方政府对黑龙江矿业经济发展的各项支持,主要是指财政、税收等经济调节及会计政策等。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作为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在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意义重大。而会计体系的相关政策从矿业经济自身约束及外部促进两方面推动矿业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盆地分布及其矿产资源含量
1、中国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如下: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煤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铁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南。铜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华东。铅锌矿遍布全国。钨、锡、钼、锑、稀土矿主要分布在华南、华北。金银矿分布在全国,台湾也有重要产地。磷矿以华南为主。
2、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是中国著名的四大盆地。它们各自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质历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土壤颜色和矿产资源。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它的土壤颜色多样,从西部的沙漠色泽到东部的绿洲颜色,呈现出明显的环状分布。
3、据统计,铁矿的90%(包括沉积变质铁矿床)、铅锌矿的40%~50%、铜矿的25%~30%,锰矿和铝矿绝大部分为沉积矿产形成于沉积盆地中(曹成润等,2005)。煤炭、石油、天然气能源99%以上在沉积盆地生成,而且地球本身蕴含的地热能、原子能也主要分布在沉积盆地中。
非金属矿采选业
非金属矿山采选业:非金属矿的开采,选矿等,产品为非金属矿物矿石,非金属矿物选矿出的精矿粉等。非金属矿物制作业:使用非金属矿物(非金属矿采选业的产品)再加工生产出可供下游使用的产品,包括半成品等。两个是区别,一个是生产原料,另一个是使用原料再加工产品或半成品。
非金属矿采选业:这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上游行业,主要涉及各种非金属矿物的开采,如石灰石、石膏、石英、石墨等。 化学矿物制品制造业:这个行业专注于利用化学方法处理矿物原料,生产各种化学矿物制品,如硫铁矿制品、磷矿制品等。
非金属矿采选业:这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基础,主要涉及各种非金属矿物的开采和初步加工。 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业:这个行业主要包括对各种非金属矿物进行深加工,制作各种非金属材料、制品和构件。例如,石材加工、玻璃制造等。
非金属矿采选业。根据查询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显示,萤石矿是非金属矿产资源,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非金属矿采选业,代号B10。萤石是一种常见的卤化物矿物,主要成分为氟化钙,具有明显的玻璃光泽,属于等轴晶系。
以黑龙江省密山市采石场为例,全市29个石场,采出矿量共16万立方米,价格为每立方米10元,销售收入共160万元,平均每个采石场利润在3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