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叠加改造特征与大型矿集区形成机制探讨
1、并通过对拉屋大型铜锌矿和勒青拉大型铅锌矿床的研究,提出念青唐古拉带(冈底斯弧背断隆带)的系列大型铅锌矿床具有明显的叠加改造特征,即早期晚古生代(C—P)裂谷盆地内的火山-喷流沉积成矿阶段(VMS型或Sedex型)和后期岩浆热液成矿阶段的新认识。
2、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层控铜-多金属矿床就有可能是这种成矿机制。6) 保存条件良好。这有两层含义。早期成矿系统发生后,有较好的保存条件,并产在适当的深度; 当后来成矿系统叠加其上共同形成多成因矿床后,又有良好的保存条件,因而能一直保存至今而被人们发现。
3、它是特定的地球化学省背景下,成矿因素的最佳匹配、成矿系统的复合与叠加的场所。正如翟裕生等(1997)所指出,大型构造在超大型矿床形成中,具有“覆盖”、“驱动”、“传输”、“纽带”、“聚矿”、“催(活)化”、“热动力源”和“多发性促成多重富集”等功能。
4、多阶段成矿作用的叠加、改造和成矿物质的多来源是研究区大型-特大型矿床形成的必要条件。
非法矿产资源罚款依据
1、非法采矿一般罚款多少非法采矿一般罚款1-10万元。非法采矿罪罚金,违反矿产资源法,非法采矿应当罚款1-10万元,如果对矿产资源造成破坏,应当赔偿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没收矿产品以及非法所得,责令停止开采,对于直接责任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赔偿非法采矿造成的经济损失。
2、非法采砂行政处罚标准:如果造成林木毁坏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补种数目,还可以处毁坏林木价值五倍以下的罚款;如果行为人是在铁路线路、桥梁等处采砂的,则一般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3、非法采矿罚金的计算主要依据非法采矿的矿产品价值、违法所得以及造成的环境损害等因素。具体计算方法可采用公式进行计算,其中违法所得系数和环境损害成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在计算罚金时,还需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罚金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深部找矿和深部矿床的有关概念
总的认为,深部找矿是一个相对概念,要考虑其深部是否有成矿的可能和开采深部矿床的经济、技术等多方面的因素。 深部找矿的地区和矿种 深部找矿地区没有固定的范围,视各地区的地质成矿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矿业市场需求而定。
深部找矿类型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指在已知矿床或生产矿山深部找矿:①寻找已知矿体的延伸部分;②寻找已知矿体深部(或周边)的未知矿体,它包括寻找与已知矿体相同类型的未知矿体和寻找与已知矿体不同类型的矿体。 另一方面在已知矿床的新区开展深部找矿、在掩盖区未出露地表矿体的找矿问题。
规范深部找矿的概念 由于国家对深部找矿的重视和各地相继发现一批大型的深部金属矿床,学术界和生产单位对深部找矿的热情高涨,有关深部找矿的新提法、新名词频繁出现,深部找矿的深度界线也众说纷纭,有必要进行统一,以利于相关政策的制订和工作的规范。 (1)提法问题。
矿床主要矿体是与浅部对应矿体不相连接的尖灭再现盲矿体,矿体厚度、品位、矿床规模等明显好于浅部,与浅部矿床“深、薄、贫、缓、碎”的特点形成鲜明对照。该矿床是焦家金矿带深部越过无矿间隔后发现的首个特大型金矿床,证实了胶东主要金矿带深部存在第二矿化富集带。
由于胶西北深部矿床埋藏深度大,且多为隐伏矿体,在地表观察不到直接找矿线索,且能探测到的间接找矿信息弱、影响因素多,信息与矿体间的对应关系是非常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因此采用的技术必须具有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探测深度大等特点,而且要用不同方法探测目标体的不同属性。
“长坡-铜坑矿床深部区”及“黑水沟-大树脚区”是本次大厂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的两个深部找矿区。
娄底市国土资源局的内设机构
矿产资源管理股 负责矿产资源规划、储量管理、地质勘查和地质环境监测,以及矿业权审查报批等工作。陈定明是该股室负责人。 财务股 负责财务政策的宣传和执行,财务制度的制定和资金监督,管理分局机关及下属机构的财务会计,严格执行规费收取和资金使用监督。周育华担任财务股负责人。
矿产有关规费的征收、使用进行财务监督;负责土地开发整理、地质灾害防治、矿产资源保护、地质勘查和信息化建设等项目的资金预算审核;组织汇总、编制财务预算决算;对直属单位执行财务会计制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负责局机关财务会计工作,监管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资产;指导全系统计划财务工作。
娄底市国土资源局是市人民政府组成部门,主管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合理利用和测绘事业。
娄底市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娄底市国土资源局娄星分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个机构成立于二零零四年十一月,作为娄底市国土资源局的派出单位,其主要职责在于对娄星区的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包括地质环境保护)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督。
娄底市国土资源娄星分局作为市国土资源局的派出机构,肩负着履行一系列关键职责。首先,它致力于贯彻执行国家的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和土地基本国策,确保政策的正确实施。在规划方面,分局负责编制和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以及相关的专项规划。
吉林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研究
1、根据后备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结果,未利用土地中有31×104公顷的宜耕地,占未利用土地的30%,占全省耕地的6%,全省人均耕地后备资源面积拥有量为0.01公顷。
2、不多。东北吉林省土地资源利用结构以农用地为主体,农用地约1660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7%;耕地面积699万公顷,约占土地总面积的37%,人均耕地达到3亩;建设用地约110万公顷,未利用地142万公顷,其中26万公顷可以作为耕地后备资源。
3、耕地后备资源充足,地势平坦,集中连片分布,便于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吉林地处我国的高纬度地区,冬季气温低,一年只能一熟,但黑龙江、吉林的人均粮食却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原因人少地多,商品率高。是我国粮食输出量大的地区。吉林省,简称“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长春。
4、引嫩入白扩建一期指的是吉林省引嫩入白扩建一期工程是吉林省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项目之一,是实现吉林省“千亿斤”粮食生产目标的先行工程,也是吉林省“十四五”期间重点水利工程。
5、耕地资源安全不仅包括了耕地总量平衡,还包括了耕地质量,以及耕地资源的后备生产潜力以及区域平衡性。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耕地不断被占用,而且主要占用的是含有很高物化资本的优质农田,导致耕地数量除显性递减外,还存在耕地面积不变或增加情况下,由于耕地质量总体水平大幅下降引起的耕地存量的隐性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