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东镇自然资源
湘东镇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这里的降水充沛,为水资源的生成提供了良好条件,境内流淌着两条主要河流,分别是萍水河和草水河,为周边生态系统注入了活力。动物种类繁多,生态系统健康,共有鸟类、兽类、两栖类和爬行类等五六十个品种的野生动物在这里栖息。
湘东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境内有萍水河、草水河两条河流。动物资源多样化,有鸟类、兽类、两栖、爬行四类560多个品种的野生动物,其中重点保护动物有鹰鹃、猴面鹰、水鹿、金钱豹等。植物资源遍布全镇,拥有木本植物368种,药用木本植物达88科260多种,珍贵树木有红豆杉、檀树、银杏等。
麻山镇的耕地面积为17586亩,山林面积则占据92895亩,森林覆盖率高达70%,显示出丰富的自然资源。这里的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南部地势较高,山岭众多,萍水河从北部流经,麻山河汇入后向湘东镇方向流淌,河两岸多为平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由于这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烟尘、工业粉尘和二氧化硫,致使我市部分地区特别是上埠镇、下埠镇、青山镇和湘东镇等地大气污染严重,空气质量不断下降,酸雨频率居高不下,并引发了大量的污染纠纷。我市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因煤而生,因煤而兴,因此被誉为‘江南煤都’。
萍乡煤矿史料记载
位于江西萍乡县的萍乡煤矿,其开采源地是天磁山的分支安源山,距县城东南约十五里。天磁山高六百九十尺,倾斜度约为二十九度,煤矿的脉络源自莲花县的马迹岭,蕴含丰富的煤炭资源。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和津海关道盛宣怀共同开启了这一矿产的开发。
《萍乡市志》诚如我朋友所说,在“经济作物”中未为棉花“单独立项”,但我从介绍“纺织工业”等有关章节中,还是觅得有“栽种棉花”的只言片语,可能因为未上规模,所以从略。另外据一些地方文献《家谱》之类史料记载,萍乡历曾多次试种过棉花。西晋、唐、宋末年由于战火频繁中原居民几次大举南迁。
高自立(1900—1950),原名省烦,安源区青山镇源头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尚在母腹中,父亲就因病去世,由伯父抚养成人。9岁时进私塾读了4年书,13岁到安源“豫兴红”杂货店当学徒,后又在南坑、长平里、湘东、上栗和萍乡县城内当了十余年的学徒和店员。
而王耀南的爷爷,便是最早进入安源煤矿的矿工之一。 彼时的煤矿,不仅工作环境恶劣到令人瞠目,安全保障更是近乎于零。每一次从地上下到掌子面,对于矿工来说,都是在阴阳界上转圈圈。 在当时的矿工看来,能够在自家床上咽气,已经是几世修来的福气了。 然而,王耀南的爷爷并没有这份幸运。
同时,据有关史料记载:唐、葛、周三人是周幽王的谏官,因周幽王昏庸而辞官修道成仙的(见《九通分类总纂》礼类节二十二册,卷七十,第十三页)。现从有据可查考的文物,北宋太平兴国年问,在萍乡建立的傩神将军庙算起,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据史料记载,佛教是在西晋永嘉年间(307312年)开始传入萍乡的,至唐宋时期臻至鼎盛。其中著名的佛教与庙普通寺、宝积寺、金轮寺、圣岗寺等。道教相传三国时传入萍乡。萍乡的道教分全真、正一两派。武功山是道教名山。萍乡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着辉煌的文化遗产。
芦溪县资源
1、芦溪县的水资源同样丰富,拥有5万千瓦的小水电蕴藏量,曾在“八五”期间被列为全国农村第二批百个电气化建设达标县(区)之一,显示出其在能源利用方面的潜力。这些自然资源的丰富性,为芦溪县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芦溪县的水利资源同样丰富,袁河为主流,源自武功山金顶,流经多个乡镇,河流流量巨大,拥有充足的水利潜能。已建有多个水电站,如万龙山千丈岩水电站等,为全县电力供应提供了保障。未来还将建设一系列水电站,如长丰锅底潭、长福头和碧湖水电站等。
3、泸溪县最大的河流是袁河。袁河主流发源于武功山金顶白鹤峰。它流径麻田、新泉、张佳坊、上埠、芦溪、宣风、银河、华云、万龙山等九个乡镇。加上渌水河的两大支流,总流量在5亿立方米以上。河陡流急,蕴藏着充足的水利资源,芦溪的水利资源约占萍乡市水力资源的三分之二。